核心阅读 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总结了2023年以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效。近年来,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在推进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作出贡献。
探秘中国“植物庞贝城”“植物庞贝城”复原图 乌海拟齿叶化石 普氏封印木化石 火山凝灰岩层野外露头。 本文配图均由受访对象提供 近日,在韩国举办的第3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以下简称“国际地科联”)公布了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有3处入选,“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是其中之一。
中国科研人员发现两栖动物新物种立春角蟾新华社广州电 (记者胡拿云)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生物多样性研究团队在福建省宁德市南漈山发现一两栖动物新物种立春角蟾。近期,相关科研成果于国际动物分类学期刊《ZooKeys》正式发表。
我国首次发布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本报厦门11月10日电 (记者钟自炜、刘诗瑶)近日,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在福建厦门开幕。开幕式上,自然资源部发布了《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以下简称《公报》)。
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发布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 (记者寇江泽)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推动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 《实施方案》紧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谋划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度改革任务,持续推动排污许可制度改革走深走实。
野猪种群如何调控核心阅读 据国家林草局公布的数据,我国野猪数量达200万头,在28个省份有分布,在其中26个省份致害。为解决野猪致害问题,多地做出不同尝试,努力在控制野猪危害和不影响野猪种群延续、保护生态系统之间找到平衡点。
西宁南北山建设35年:由“感受到”转为“享受到”中新网西宁11月9日电 (记者 李江宁)“西宁南北山绿化建设持续35年,成为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态福祉,实现了由‘感受到’到‘享受到’的可喜改变。”9日,青海省林草局森林资源管理处处长蔡平表示。
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到2027年全面落实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高敬 叶昊鸣)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基本完成海洋工程排污许可管理,基本实现环境管理要素全覆盖。到2027年,排污许可“一证式”管理全面落实,排污许可制度效能有效发挥。
加快绿色转型乐鱼体育,,降碳成效显著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记者叶昊鸣 高敬)2023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增长至17.9%;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海上风电机组最大单机容量突破2万千瓦……日前,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4年度报告》,展现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部署持续取得新成效。 “年度报告全面乐鱼leyu官方网站,展示2023年以来各领域各部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的进展和成效,以数据和事实体现我国重信守诺、聚焦落实的理念,体现了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负责任态度。
我国首次公报形式发布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新华社厦门11月6日电(记者王立彬 庞梦霞)在6日开幕的2024东亚海大会暨厦门国际海洋周上,我国首次以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的形式,发布陆海一体的自然生态基本国情和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成效。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公报2024》共4.7万余字,包括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实践、国家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国土空间自然生态评价、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行动、绿色地球中国贡献等内容。
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加快推进据新华社北京11月6日电 (记者刘诗平)记者从永定河流域投资有限公司了解到,永定河卢梁段综合提升工程建设近日取得进展,其第二标段立垡险工段地下防冲墙完成施工。利用秋冬施工黄金期,以灾后恢复重建与综合提升项目为重点,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正在加快推进。
资源再生利用 推动绿色发展不久前,刚刚回国的中国科学院工业废水处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盐城)执行主任梁峰,马不停蹄赶到位于江苏盐城市亭湖区的研究中心实验室,将在国外采集到的实验数据与前期的国内实验结果进行比对。 “经过比对,我们的TMAH废水资源化处理实验数据非常理想。
碳效服务更有力 用户降本更有效近日乐鱼体育,,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政府办公区域(三中心)7至8月节能账单出炉。相比2023年同期,该办公区域共节约用电13.5万千瓦时,大幅节约用电成本。
立冬,“冬藏”藏什么?(把自然讲给你乐鱼leyu官方网站,听)植物通过休眠减少能量消耗,蓄积防冻物质。植物特别是农作物的冬藏,有生机潜藏以待来春之意涵 11月7日乐鱼体育,,我们迎来今年冬季第一个节气——立冬。
探寻银杏的秘密(绿水青山守护者)浙江安吉杭垓镇文岱村的古银杏树。 潘学康摄(人民视觉) 研究团队从各地采集的银杏种子。